回顾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风起云涌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已经无孔不入地进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由此产生了历史性巨变。世界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预言,再过十年,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高科技产业化创造的产值将会全面超过汽车、建筑、石油、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并会革命性地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工业经济的形成从瓦特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使用到形成产业化过程大约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对人类文明进步推进的步伐肯定会以几倍、十几倍于工业革命的速度向前发展。
面对经济与科技进程中的伟大变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英明;更深切地体会到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影响”论断的正确。
世界竞争已经演变成以高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一体化的原则是利益均享,但高科技产业比例越高的国家受益越大,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东南亚金融危机则从反面说明高科技欠发达的国家,其经济是不安全、不稳定的。
济南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能否在新世纪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否在新经济变革和市场重新配置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不仅关系到济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更关系到济南的未来与希望。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挑战,勤劳智慧的济南人民决不做“独钓寒江雪”的老翁,一定要在“百舸争流”中当时代的弄潮儿,全力抢占高科技产业的制高点。
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必须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确定主攻方向。从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和济南的实际出发,主攻方向应当首先确定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桥梁,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条件。纽约与伦敦的3分钟电话费从1930年的244美元降到目前的3美元,到2010年可降到3美分,使跨大西洋的通讯费几乎降到零。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成本的大幅降低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成为我们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济南市的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已具一定规模,十大“金”字工程陆续启动。通讯领域形成了中国电信、有线电视、三联集团“三网开泰”的格局,因特网的用户已突破5万户。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已有20多个党政机关在网上注册了域名。1999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60亿元,企业超过3000家,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形成了以浪潮电脑、浪潮网络服务器、浪潮国强财务软件、中创金融软件、积成电力软件、明天IC卡应用为代表的一批名牌产品。齐鲁软件园基础建设基本完工,入园企业达30多家,已经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开发基地之一。下一步的任务是大力加快网络和“金”系列等信息化工程和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从产品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
——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在解决当前世界粮食、人口、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美国《未来学家》杂志预测在生物技术中仅基因技术产业将在2025年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达2万亿美元。济南市的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制药领域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国内现有的15种新生物制药中,济南市有8种,占有相对优势。其中“促人红细胞生成素”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6种已经卫生部批准获得国家生物药品新药证书,这些产品的产业化将继续进行工程配套和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占领市场,以极大地优化提升济南医药行业的产品结构。
——新材料技术以其无所不在的广泛应用范围决定了它的巨大的未来市场空间。新材料研究开发方面的突破将会使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产生巨大变革。济南市的化纤总公司、裕兴化工厂、圣泉集团、闻韶化工总厂等企业在有机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催化剂、光电、永磁材料方面研究开发了国际上仅有少数国家或国内少数厂家生产的新材料产品。特别是山东大学教授蒋民华院士将国家863计划两项成果在济南市转化,其中超高高度发光二极管处外延材料和管芯以及激光二极管外延材料和器件被国家列为重点项目并投资2000万元进行扶持,现已在我市高新区落户,预计完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4亿元,是迄今为止山东省最大的科技工程项目。这些高科技项目落户济南,将会使济南市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取得质的突破。
目前,济南市正在制定《济南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以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优先发展领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大程度地注入高科技产业,注重用高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将是这一规划的一大特色。政府的职责在于加强宏观调控,集中力量,抓好发展,坚定不移地保证突破。
抢占高科技制高点,必须构筑好坚实的高科技产业载体。济南的高科技产业在总体上初具规模。截至199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89家,产品390种,项目350余个,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41.8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1%。今后重点要加快三区多园一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好高新区和农高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龙头的作用。突出抓好高新区内大学科技园建设,建设以计算机软件、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山东大学科技园;以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山东工业大学科技园;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为核心的山东师范大学科技园;以新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山东科学院中试科技园;以信息技术、软件开发为核心的国家级齐鲁软件园;以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为基地,形成培养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科技孵化园。在农高区,建设山东省农科院和山东省农业大学科技园;抓好科技兴农示范基地建设。以民营科技园区为中心,实现民营科技发展新的突破,吸引、鼓励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家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形成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产业群体。加快科技市场群体的规模膨胀,将山大路建设成科技市场密集区,逐步形成手段现代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集科技信息、咨询、评估、交易、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科技中介群,实现2005年交易额100亿元的规模,并尽快着手在这条街筹建数码港。
抢占高科技制高点,必须组建有诸多高层次科研人才领军的攻坚精英团体。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的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第一位的。济南市共有20多所驻济大专院校,134家科研机构,3家国家级重点试验室,159家大中型企业中有技术开发机构的14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开发中心分别有8家、13家,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0余万人。但是面对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科技力量远远不足,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到人才的重要和稀缺,急需建立起高级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群体、既懂经济又懂科技的集科学家与企业家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群体,形成强大的高科技领帅军团。我们须开阔视野,积极参与国际与国内人才的竞争,不惜重金、不拘一格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带课题、带项目、带成果、带资金来济南市工作。做到国内外、省市内外相结合,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选择相结合,引进和培养造就相结合,争取每年引进和培养上千名科技人才。
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必须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济南市上下要牢固树立“技术创新”是“第一推动力”的观念,特别是党政、企业第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科技发展的合力和全社会重视、依靠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积极向银行等金融单位争取流动资金支持、中长期贷款支持,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及中外合资企业投资基金,以解决包括民营科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在内的高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组建济南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积极发挥驻济各信托投资公司的中介作用,支持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
要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优化法制环境。出台《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加快制定《济南市高新技术管理办法》、《济南市科技投入条例》、《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形成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加大科技执法力度,逐步进入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的轨道。